巴媒:巴基斯坦将选派两名航天员来华训练,拟于2026年进入中国空间站
(原标题:巴媒:巴基斯坦将选派两名航天员来华训练,巴媒巴基拟于2026年进入中国空间站)
据巴基斯坦Geo新闻网、斯坦《今日巴基斯坦报》当地时间10月3日报道,将选进入巴基斯坦本月将选派两名巴基斯坦公民来华,派两在中国接受为期一年的名航航天员培训。入选者完成系统性训练后,华训计划于2026年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为期一周的练拟任务。
图为2月交换协议现场
Geo新闻网称,为筹备此次任务,空间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已向巴基斯坦全国征集科学实验提案。巴媒巴基目前已有300项实验入围候选名单,斯坦有望纳入该计划。将选进入
今年2月,派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名航双方将联合选拔巴方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联合飞行任务。在4月23日于上海举行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者会议上,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副总干事阿姆贾德·阿里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巴基斯坦已经在国内启动了航天员的初步选拔工作,计划将先选出10余名候选人。阿姆贾德·阿里表示,这不仅将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接纳外籍航天员,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也将迎来首位航天员,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巴签署航天合作协议,期待巴基斯坦航天员顺利进入中国空间站。”今年3月,对于中巴签署航天合作协议以及中国空间站将迎来巴基斯坦航天员,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着眼面向全人类共享中国发展成果,主动开放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我们愿同巴方共同努力,推动双方航天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使空间技术更好惠及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方也愿同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延伸阅读
美国驻华大使馆当众下“战书”,中美登月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换句话说,美国还在讨论是否需要月球门户,中国已经在实践如何建月球基地。这不是口号的差别,而是执行力的差别。真正的竞争,正在从“能否抵达”转向“能否驻留”。在这条路上,谁能率先把月球基地从概念变为现实,谁就将在未来几十年的深空探索中,占据无可替代的战略高地。

(责任编辑:知识)
-
8月,泉州市文艺院团公益性演出好戏连台,泉州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和闽南歌舞等均有好戏上演。喜欢南音的弦友这个月有福了,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将在泉州南音艺苑举行多个主题南音专场演出,其 ...[详细]
-
i8拉稀,i6就不拉稀。理想i8上的一系列骚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定价、配置规划、营销等问题,在理想i6上均得到了改善,用一句话来形容理想的电车计划,就是:知道疼了,而且很疼,所以知道收敛了。看完全新理想 ...[详细]
-
东南网12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李珂) 17日起,三集纪录片《重返刺桐城》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重返刺桐城》由泉州广播电视台、海峡卫视出品,时长共150分钟,历经近4年精心打磨,全面 ...[详细]
-
泉州市2021教师招考消息:将招聘1598人 3月21日起报名
泉州网3月17日讯 记者陈士奇)2021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网上报名即将展开,我市市直学校及各县市、区)于15日分别发布了教师招聘公告。据市教育局统计,今年全市公办学校将招聘在编教师1 ...[详细]
-
中方敦促西方国家取消单边强制措施当地时间10月3日,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就单边强制措施代表28个观点相近国家作共同发言。傅聪大使指出,当前,单边主义肆意蔓延 ...[详细]
-
民警向市民宣传防骗知识为迎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首个自己的节日,全面回顾总结公安机关110工作35年来经历的风雨历程,充分展示110战线广大民警、辅警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 ...[详细]
-
东南网2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林晓燕 周晓丽)正月初一,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在“侨村赶圩”活动中,高甲戏、木偶戏、舞龙舞狮、娘惹舞等特色民 ...[详细]
-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去年以来,泉州市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立足辖区各地产业,整合培训资源,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特色模式。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举办116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72 ...[详细]
-
学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编织这个暑期,与这个季节的温度同样火热的是博物馆的人气。昨日,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暑假期间,泉州中心市区三大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19413人次,其中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接待16 ...[详细]
-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作为闽南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文献,侨批这种兼具家书及汇款功能的独特书信,详细记录了100多年来泉州人在南洋的生活变迁,是中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是华侨推动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发生重大 ...[详细]